降低鑄造廠振動打砂作業粉塵逸散之裝置
在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調查中,發現鑄造廠勞工之可呼吸性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粉塵暴露普遍超過法定容許濃度,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組成輔導團隊,研發振動打砂作業可呼吸性粉塵危害控制裝置,作業勞工可呼吸性粉塵暴露濃度減少77%,同時因為提升排氣效率,大幅降低電力消耗,達到節能效果。
鑄造業為工業產業極重要的一環,舉凡民生工業用品、運輸工具、精密機械工業、工作母機,甚至是高科技的電子、航太國防工業都需要採用鑄造方式來生產相關零組件及模具。鑄件造模需要使用砂模,砂模是由含有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的矽砂所壓製而成,在生產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可呼吸性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粉塵的逸散,勞工若長期暴露在此環境中,會造成多種的健康危害。可呼吸性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進入肺部便不易排出,沈積於肺部的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會造成肺部組織纖維化,產生不可逆之病變稱為矽肺症(Silicosis)。
根據歷年調查結果,振動打砂作業是鑄造廠主要產生粉塵暴露之發生源(圖1),對鑄造廠可呼吸性粉塵暴露提供相當高的比例,若能有效控制改善此區域粉塵的暴露,就能避免鑄造廠勞工有過高的粉塵暴露。但是鑄造業多屬中小企業,其中以11~40人之經營規模為最多,佔44.6%,70人以下之企業即佔整體產業的88.7%,大部分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多以兼任為主,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相關專業不足,導致各廠職業衛生管理執行狀況不佳。
自民國94年起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組成輔導團隊,針對粉塵危害,協助鑄造廠改善作業環境。輔導團隊對此高暴露作業區域進行模型研究,設計出有效率的振動打砂作業區域通風工程模式,提供鑄造廠改善此作業區域可呼吸性粉塵暴露。改善設計主要是將振動打砂區遮蔽,裝置下吹上吸氣簾設備,並加裝變頻控制,降低排氣馬達電力需求,提升排氣效率。並且改變鑄砂回收方式,將振動打砂設備地面下方配置回收設備直接回收鑄砂,避免回收砂於地面累積後清理時的二次粉塵飛揚逸散(圖2),同時配合裝設水霧噴灑系統在振動打砂作業區,可有效降低作業環境溫度及粉塵暴露。經現場實際裝置測試,打砂作業區可呼吸性粉塵濃度減少77%(1.59 mg/m3 → 0.36 mg/m3),降至容許濃度標準以下(0.38 mg/m3,以空氣中平均結晶型游離二氧化矽含量為24.4%計算),同時因為提升排氣效率,大幅降低電力消耗,達到節能效果。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已編製鑄造廠粉塵危害防制技術手冊,及其他危害防制(高溫、噪音等)資訊光碟,透過與台灣區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協助辦理控制技術推廣宣導,並將相關危害防制及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數位教材等資訊放置於公會與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網站,免費提供國內鑄造廠參考使用,使鑄造業者更清楚產業的危害特性與改善方法,達到保護勞工的健康與安全。
相關內容請參閱附件